2021/05/27
丨来源:
据统计,与去年相比,今年以来撤回IPO申请材料的企业大幅增加。仅仅在4月份,就有16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实属罕见。今年1~4月份,则共有92家企业终止IPO(撤回且不含审核不通过的企业),而2020年全年也只有70多家企业撤回IPO申请,2021年1-4月撤单案例为2020年全年的1.31倍。另一方面,目前排队上市的企业数量接近2000家,为史上所罕见,也造成排队企业与撤回IPO申请企业双增的一幕。
IPO排队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有多个方面的原因。IPO排队企业数量经历了高峰、低谷、再到高峰的过程,在2017年以前,排队企业数量也曾经接近800家,但随着从当年四季度开始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及IPO审核从严,排队企业一度下降至300家以下而步入“2”时代。而近几年来,随着IPO过会率的提升,也激发了众多企业上市的热情。
另一方面,注册制试点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并且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都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相对而言,尽管仍然存在上市标准,企业上市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但在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变得更加“容易”了。特别是,科创板与创业板的估值也明显高于沪深主板与中小板,更增强其对于拟上市企业的吸引力,科创板与创业板排队企业合计占比高达77.26%,也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终止IPO企业方面,数量大幅上升的背后,则与对拟上市企业的现场检查,以及沪深交易所对保荐人的现场督导有关。比如今年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曾组织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二十八次抽签仪式,从407家拟在创业板或科创板挂牌的企业中共抽取20家企业。但在开展现场检查前后,20家企业中共有16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文件,占比80%。现场督导亦如此。因对保荐人的现场督导,终止IPO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注册制让企业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客观上也提升了企业上市注册的成功率。由于科创板与创业板平均估值高于其他板块,在利益驱使下,不排除有企业明知不符合上市条件,但也抱着非常侥幸的心理,进而“闯关”IPO的可能。这也与2018年IPO审核从严背景下,申报企业数量大幅下降形成鲜明的对比。
排队企业与终止企业数量出现“双增”现象,既是资本逐利的必然,也是注册制试点所产生的一大“后遗症”。“双增”现象的出现,会拖延符合条件企业上市时间,增加这些企业的上市成本,增加资本市场的监管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因此,在对这现象重视的同时,也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个人以为,除了沪深交易所上市委从严审核,证监会降低注册率外,进一步提升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的威慑力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是抽中的企业,无论是否主动撤回,都需要开展现场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问题,须对其进行处罚,比如三年或五年内不受理其IPO申请,以强化企业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约束,杜绝盲目闯关现象的发生。
此外,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并做好拟上市企业的评估工作同样重要。勤勉尽责才能把好关,尽职调查才能发现问题。经过评估后,如果认为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保荐机构应建议相关企业不要上报IPO申请材料。若此,在排队企业下降的情形下,IPO终止企业的数量也将同步下降。
Recommended
27
2021-05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质是:“一定的盈利能力,绝对的合规性”。盈利大一点,小一点不是关键,2000万利润也不是不可以上,1个亿的利润也可以照样否,核心在于合规性。 企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准备和实务准备。
14
2021-05据美国彭博社报道,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Colonial Pipeline)上周五(7日)向东欧黑客支付了近500万美元赎金。
27
2021-05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在投资者关系业务中,主要通过帮助客户建立与其目标公众的联系,开发特定的沟通渠道(大众媒体内部通讯、股东报告等),建立与这些特定公众的长期沟通联系,及时传递组织发展展信息,反映投资者意见,消除各种不利信息的影响,坚定投资者的信心。上市路演、投资者关系管理、传播产品或工具的研发制作是财经传播的重要领域。